在农村,超过60岁的老人仍然坚持干活打工、四处奔波应该说已经成为一种常态,60多岁农民甚至已经成为干农活和各种工地打工的中坚力量,不少老人70多岁还是干劲不减,想方设法找活干、多挣钱。而与农村相对比,城市老人的生活却是另一番景象,我们经常看到在公园广场游玩跳舞的大爷大妈,老年生活好不自在。
农村老人与城市老人老年生活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距,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城市老有一个月好几千元的退休金,而农村老人只有一个月几十元的养老费。农村老人年过60仍然坚持干活打工,生来勤劳、闲不下来只是一方面,没有退休金、生活花销也不舍得向儿女讨要才是主要原因,毕竟儿女也都有着一定的生活压力,坚持干活挣钱才能让生活更宽余。
我们国家养老制度处在不断改革完善之中。城里老人之所以有退休金,是因为在当职工的时候,企业和个人各拿出一部分,按月缴纳了养老金。当前,不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只有按月缴纳一定数额的养老保险,到了60岁退休年龄的时候,都能够享受到退休养老金的待遇。有专家提出,从实际情况看农民缴纳这项费用一点都不积极,这些会造成以后更多的农民无法享受养老金。
我们知道,当前农村主要有两项保险费用,一项的医疗保险,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新农合”;另一项就是养老保险,我们也可以称作“新农保”。从实际情况看,“新农合”交纳还是比较积极的,大部分农民都能接受并积极缴纳,但“新农保”却不怎么积极,缴纳率也非常低。农民60岁后为何无退休金?专家指责农民不缴费,原因大概有这3点,这也是很多农民的苦衷。
(1)宣传推广不到位。相比于“新农合”,农民养老保险没有大规模、大力度的宣传推广,很多农民对缴纳养老保险的意义、重要作用等方面认识不到位,对如何缴纳、去哪里缴纳、什么时候缴纳以及缴纳后会享受什么样的好处还不怎么知道,很多农民对养老保险还持怀疑态度。
(2)农民没有足够养老保险意识。在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农民都觉得购买保险没有必要,到老了还是要靠儿女。有些农民甚至觉得自己购买养老保险,是不是对儿女的不信任,造成儿女的误会,等等。
(3)感觉不划算。养老保险在很多地方都划分多个档次,依次为每年100元、200元直至1000元或更多,到了60岁退休年龄之后便会交少得少、交多得多,有些农民觉得把钱交上去也不知道能享受多少年,自己眼前急用钱,还不如现在用了更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