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恩康社保、公积金待补缴,子公司劣迹斑斑成
医药行业,一个受到严格监管的领域,随着医药政策的不断出台和“两票制”的推进,正在逐步走向有序、健康的发展道路。广东泰恩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恩康)在谋求创业板上市的征途上却遭遇了一系列挑战。
自1999年成立以来,泰恩康的主营业务涵盖了医药产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的代理运营、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医药技术服务和技术转让。其代理的“和胃整肠丸”和“沃丽汀”等产品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在其公布的招股书中,公司面临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令人震惊的是,泰恩康的净利润在短短一年内近乎“腰斩”,这一变动引发了市场对其财务状况的广泛关注。公司的社保和公积金缴纳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存在大量的待补缴金额,这无疑给公司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更令人担忧的是,尽管公司多次动员,仍有许多员工不愿意配合缴纳社会保险。社保是法律规定的国家强制保险,员工的社保缴纳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因此泰恩康在这一方面的态度令人费解。
除了财务方面的压力,泰恩康还面临着其他挑战,如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明显高于同行业其他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和产品变现能力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等。这些问题反映了公司赊销情况的普遍以及回款能力和产品变现能力的不足。
在业务运营方面,泰恩康的代理运营业务高度依赖于前五大的供应商,采购占比超过七成,其中对日本第一药品产业株式会社的依赖尤为显著。这使得公司在采购方面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其子公司的不良记录和产品质量问题也亟待解决,这些无疑会对公司的整体形象和业务造成不良影响。
其中,根据甘卫办药政函[2015]478号文件,泰恩康的子公司马鞍山天福康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福康)的两款产品因未能按时供货而被记录在案。天福康生产的明目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的配送率远低于甘肃省卫计委规定的标准,这可能会影响到公司在行业中的声誉和未来的业务发展。
除了供货问题,天福康的财务状况也令人担忧。连续三年净利润呈现负增长,成为泰恩康上市路上的绊脚石。泰恩康的另一家子公司汕头市泰恩康医用器材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器材厂)也因产品质量问题受到处罚。
面对这些挑战,泰恩康需要深入剖析自身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在财务方面,公司需要加强资金管理,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和产品变现能力,同时确保社保和公积金的按时缴纳。在业务方面,公司需要寻找更多的供应商,降低对个别供应商的依赖程度。对于子公司的问题,公司也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只有这样,泰恩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泰恩康的IPO之路并不平坦。在多项指标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情况下,其子公司频频出现的问题确实令人担忧。医药行业作为政策监管日趋严格的行业,泰恩康计划筹集资金用于运营网络及品牌宣传建设、外用药制剂生产建设等项目,其背后的动机和策略选择引人关注。在追求上市的过程中,泰恩康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公司的战略眼光和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