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缴费占用工成本近四成 五险一金存下调空间
近日,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发布了一份备受关注的报告——《中国企业家发展信心指数》。报告揭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人力成本已经超越融资成本,成为企业面临的最大压力来源。近八成企业家反映,“五险一金”的支出负担过重,税负过高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挑战。针对这一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提出了降低社会保险费以减轻企业负担的策略。
深入这一问题,社保缴费作为企业用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近四成的比例。其中,“五险一金”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养老保险的总费率高达28%,成为企业和社会的焦点。面对如此高的社保缴费比率,许多企业家坦言,这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影响了职工的到手工资,甚至导致部分企业缴费积极性不高。
以浙江省某中型民营企业为例,社会基本保险费用占企业用工成本的近四分之一。在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的背景下,这一成本压力使得企业苦不堪言。而职工对于社保缴费的直观感受不强,也影响了他们的缴费积极性。以上海为例,按照当前的缴纳标准,企业和职工面临的五险一金成本均相当高昂。
针对上述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降低社会保险费的方案,并计划精简归并“五险一金”。专家指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应是今年费率下调的重点。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李珍认为,除了养老保险外,其他险种的降率空间已经有限。她提出降低养老保险费率必须与其他改革同步进行,并建议立法明确转制责任。扩大费基、提高最低缴费工资基数、延长缴费年限和逐步提高退休年龄等措施也应同步推进。
李珍还提出一个新颖的观点:实现养老保险的“统账分离”可以降低费率。如果能确保在职人员按社会平均工资的100%缴费,企业只需承担较低的费率就能保证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这一观点为解决企业负担过重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国家应加大投入,改革社保体制,推进从分省统筹向全国统筹的转变。
全国统筹的实现意味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迎来全国统一的整体规划,这将消除各地因负担比差异导致的缴费压力不均现象。国家税务总局原副许善达提出了一项引人关注的建议:国家应拨出15万亿国有资本以降低社保缴费率。通过资金池的形成和合理运用,有望降低约57%的社保缴费率。这不仅需要国家加大投入,还需要从制度层面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除了降低社保缴费率外,调整公积金缴存比例也成为降低用工成本的另一有效手段。《经济参考报》引述汪丽娜的观点,建议将单位和职工的公积金缴存最低比例适度下调,以体现公积金的“普惠性”。公积金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扩大覆盖面、调整缴存比例等措施应当积极推进。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通过调整公积金缴费控制人力成本的策略值得我们借鉴。
在我国经济转型和新型城市化的背景下,公积金制度的推广普及同样面临挑战。尽管有约1.1亿人参加了公积金缴存,但覆盖面仍然有限。公积金的“普惠性”差,使得它难以承担住房保障的重任,而且在制度内外可能形成新的收入分配不公。调整公积金政策、扩大覆盖面等改革措施势在必行。通过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有望减轻企业的用工成本,激发企业的活力,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