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
一、何为被征地农民?
在甘肃省的广袤土地上,有一群特殊的农民,他们的土地被依法征收,这片土地包括他们赖以生存的农田、草原和草场。他们就是被称为被征地农民的群体。
二、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政策解读
为了保障被征地农民的老有所依,甘肃省于2018年推出了《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此政策的核心原则是“先保后征,谁用地、谁承担”。也就是说,征用土地的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得到解决,然后才能批准用地。
这一政策适用于全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以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那么,哪些人能够受益呢?简单来说,就是在甘肃省内,因统一征收农民承包土地(包括草原、草场)的农民,尤其是那些年龄在16岁以上、拥有本地常住户籍的在册人口。
1. 参保范围、对象和条件:除了已经享受养老保险补贴、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外,其他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均可参保。
2. 补贴标准:补贴资金与涉及的人数、征地次数和征地亩数挂钩。具体标准为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乘以征收土地比例。
3. 参保缴费补贴的测算与资金预留:这一环节由乡镇初审申报,经过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部门的审核认定后,上报县社保经办机构。经过一系列审核和公示流程后,最终确定补贴资金。
4. 参保缴费:被征地农民可以选择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前者以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基数,按20%的比例参保缴费;后者则直接将参保缴费补贴资金划入个人账户。
5. 关系变更:随着被征地农民生活变化,他们的养老保险关系可能会发生变化。无论是跨省转移还是省内转移,社保经办机构都会妥善处理剩余的参保缴费补贴。若被征地农民在参保期间去世,其预存个人账户的参保缴费补贴将发放给继承人。
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为被征地农民的未来提供了一份保障。在土地被征收的也保障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能够安心面对未来的生活挑战。